□记者 潘晔 田龙
“芜湖是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样板,是全国26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。希望芜湖不断取得新发展,成为低空经济的排头兵。”9月15日,在2023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一戎如是说。
这是芜湖第二次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。作为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的首项专题活动,本次大会以“发展低空经济,创享美好未来”为主题,集中展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成果、领军企业创新成果、核心技术、尖端产品。通过举办系列成果发布、项目签约、场景演练等活动,全方位呈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业态、新成效。
“芜湖低空经济必将厚积薄发”
从嘉宾出席的“阵容”来看,这次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可以说是大师云集、精彩纷呈。除了邀请国内外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、科研院所、行业组织以及十余省市代表近千人参会以外,还有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围绕低空经济发展作报告。 重庆信用网
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是第二次来到芜湖,参加低空经济发展大会。陈志杰所在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,致力解决我国空管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,是空管技术的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基地。
“当前,芜湖正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,加快形成低空经济集聚效益和创新生态。”陈志杰说,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与芜湖的区位条件、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有效结合,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希望双方在基地建设、产业研究、信息平台、创新服务等多个层面开展合作,锻造低空经济发展长板,补齐产业链短板,不断完善芜湖产业发展生态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则对“芜湖起飞”有很深的印象。“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期间,无人机表演精彩绝伦,这也是‘芜湖起飞’的体现。”樊邦奎说,无人机可在农业、制造业、通信行业等领域广泛应用,一座城市如能发展无人机产业将前景可期。
“这些年芜湖变化很大,发展态势很好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表示,芜湖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统筹谋划、先行先试、以点带面,推动低空产业取得新突破,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当前,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正当其时。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,安徽省正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发展支持政策,深化人才团队、优质项目、头部企业招引,统筹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,拓展低空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,构建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生态,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通航产业基地和区域服务中心。“随着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入,政策红利不断释放,芜湖低空经济必将厚积薄发、欣欣向荣。”吴一戎院士说。
“小飞机看芜湖”,并非一蹴而就
去年12月,芜湖市紧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和低空经济发展机遇,成功举办全国首届低空经济大会。今年,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再次取得合作成果,达成合作项目36个,总投资321亿元。
从两次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芜湖“开花结果”,到多名院士看好芜湖,得益于这里良好的发展机遇、区域优势和发展基础。
从区位优势上看,芜湖处于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交汇枢纽位置。发展低空经济,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,形成较好的联动和示范效应。
从产业层面上看,芜湖依托航空产业优势与人才基础,将低空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。短短几年时间,涌现出钻石飞机、海鹰无人机、石英纤维材料、劲旋风螺旋桨、鸠兹飞控、微远智能等业内“单打冠军”。 恩施新闻网
从发展条件上看,芜湖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军用、民用、通用三种类型机场的城市,能够满足各种机型起降和配套保障,也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早在2013年,芜宣机场和航空产业就布局芜湖市湾沚区。目前,芜湖已形成涵盖航空新材料、通航整机、卫星、无人机、发动机、螺旋桨、通用航电、航空部附件、临空经济、低空运营等特色鲜明、自主可控的产业链。近年来,芜湖更是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,大力发展低空经济,加快形成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生态,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通航产业基地和区域服务中心。
2025年前,低空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重庆区县资讯网
低空经济是产业发展的新赛道,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点。根据《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—2025 年)》,力争到2025年,芜湖低空经济实现内涵式发展、高质量提升,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,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,成为城市发展强有力的增长极。
在这一背景下,芜湖怎样抢抓机遇,乘势而上?
聚焦产业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芜湖将加强产业培育,建立产业招引、产业发展、产业保障三个体系,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图谱,提供整机生产制造能力,拓展飞机维修业务,形成完备的产业循环系统。预计到2025年,将引入20家以上低空领域研发制造龙头企业。 旅游资讯网
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,芜湖加强核心科技创新,提升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两项能力,进一步提升整机产品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规模和效益,建立低空经济研究院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。到2025年,在航空整机、航材、主控芯片等方面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,国产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0%。
聚焦低空飞行保障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预计到2025年,在市域范围内布局30个以上临时起降场地、两个固定运营基地、5个以上航空飞行营地,在主要建成区实现低空智联网、飞行监控、导航全覆盖。
提升低空经济产业的竞争力,芜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比如,要新增应用场景,打造空中1小时交通圈;要加强低空人才引进培育,每年引进重点航空领域所需的关键人才100人以上;要加强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,创新融资方式,为低空产业注入活水等等。随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,芜湖经济社会也必将乘低空经济之势,飞得更高更远! 安徽国企网